《探寻中国稻作文化的源远流长》
稻米,作为全球近半数人口的主粮,孕育出了璀璨的“稻作文明”。考古发现揭示,一万多年前,稻谷不过是水边野草的种子。当我们的祖先走出洞穴,踏上旷野,野果、鸟兽、鱼类不再是唯一食物来源,他们不再依赖自然馈赠,而是主动播撒稻种,开启了农耕文化的崭新篇章。从仙人洞和吊桶环到上山,中国成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!
井头山,浙江宁波余姚市一座不足百米的小山丘,距海岸线三四十公里。出土的木船桨诉说着远古沧海桑田。8000 年前,井头山紧邻古海湾,先民背靠江南,面朝东海,留下耕作种植的痕迹。
双鸟朝阳纹牙雕、猪纹陶钵、黑陶器皿等艺术珍品,诞生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浙江河姆渡是远古先民的生活之所。1973 年河姆渡遗址首次发掘,其作品震惊世人,而遗址第四文化堆积层中不起眼的植物遗存,更引发中外考古界惊叹。
2021 年,湖南澧阳平原稻田土层下,4000 多年前人类耕作的犁痕和脚印被发现,引发考古追问探究。
滚滚长江东逝水,从一万年前的上山到 5000 年前的良渚,种稻之人更迭,稻茬青黄交替。随着更多考古发现,学者们注意到,原本只长于长江流域及周边的稻谷,在上古交通不便时已四处传播。
解压密码: None
暂无评论内容